肩关节丢失“锁扣”3年超20次脱位专家:首诊需正规治疗
3年前,年轻的阿华在一次篮球训练中不幸左肩关节初次脱位。随即在当地医院得到了初步处理——通过手法复位与随后的悬吊固定,肩关节得到了暂时的稳定。此后三年,阿华的左肩关节仿佛失去了原有的“锁扣”,累计发生20多次脱位,抬手取物、日常穿脱衣物等简单动作都会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何河北副主任医师为其量实施了一套详尽的治疗方案,成功恢复了肩关节的稳定性,大幅度的降低了再脱位的风险。
自肩关节频繁脱位以来,阿华一直就没放弃寻求彻底治愈的希望,他辗转多地求医却始终未能找到完全解决问题。辗转找到暨大附一院运动医学中心时,何河北副主任医师立即为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肩关节体格检查,同时结合肩关节影像技术,明确了他频繁肩关节脱位的病因所在:左肩关节Bankart损伤,即肩关节前方盂唇及关节囊撕裂;左肩关节Hill-Sachs损伤,即肱骨头后上方的骨性缺损。关节囊撕裂合并关键的骨缺损,在肩关节治疗领域堪称复杂难治性疾病了。何河北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详尽的手术方案——肩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Remplissage手术。
术中,利用肩关节镜精确操作。运动医学专家巧妙地使用了带线锚定技术,不仅修复了前方撕裂的盂唇,恢复了肩关节的稳定性,还通过冈下肌填塞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Hill-Sachs损伤,实现了前方阻挡与后方拉力的双重保障,大大降低了再脱位的风险。术后,阿华的恢复进展顺利,他惊喜地发现,曾经困扰他的肩关节脱位与疼痛问题彻底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重新找回了久违的轻松与自信。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这一现象指的是在无显著外力冲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如简单的手臂伸展、衣物穿脱、背部擦拭或挂取衣物等动作中,肩关节竟能自发发生脱位的现象。
此病症多见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人群,他们往往拥有活跃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运动经历,却因多次的肩关节脱位经历而深受其苦。即便是最细微的外力,如日常穿衣时的一个简单伸手动作,都可能触发肩关节的再次脱位,给患者带来突如其来的疼痛与不便,且多数情况下,患者能凭借自身力量或他人的轻微帮助实现复位,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
何河北表示,首次肩关节脱位后的正规治疗是预防习惯性脱位的关键。患者若发生肩关节脱位,应立即就医,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关节复位。复位后,必须严格遵守医嘱,将肩关节固定至少3-4周,以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与修复。随后,在去除外固定后,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开展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若首次脱位后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如固定时间不足、过早进行肩部活动等,将导致肩关节盂唇与盂缘的进一步分离与磨损,关节囊撕裂加剧,肱骨头后方形成凹陷,其形态与位置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些均为习惯性脱位的温床。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青少年及运动爱好者由于身体活跃度高、参与运动频繁,更易成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受害者。
“对于这一群体而言,初期的及时诊断与正规治疗至关重要,切勿因忽视或拖延而加重病情。”何河北建议,考虑到暑期时间比较久、学业压力比较小,此阶段成为青少年患者接受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理想时机。这种术式以其恢复快、再脱位率低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并重返正常生活与运动之中。